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thomas_goetz_it_s_time_to_redesign_medical_data.html
Goetz在 2010 年10 月於TED MED 的演講,他提到如何以Fact Sheet 圖表化的方式呈獻病患的檢驗報告。
Goetz是Wired的總編輯,他先利用一個1981年Bandura牙醫實驗的例子來比較在醫學溝通上,兩個可能的溝通方式:一個是使用「恐懼」:告訴你假如不刷牙會有怎麼樣嚴重的後果。二是使用「效益」:告訴你怎麼樣改善。這一個研究發現,恐懼並沒有真的影響病患,但是「效益」有。當病患清楚知道可以做什麼預防這樣的蛀牙的時候,他們就真的去做了。
Goetz接下來示範一些美國的藥學廣告折頁,依照美國的法規規定,目前醫藥背面都有一整面有關藥物的資訊。但這些資訊其實沒有人真的看的懂。他接下來介紹在Dartmouth Medical School 進行的事情,這個團隊把複雜的藥品資訊重新變成:
但是,使用這樣Fact Sheet 的方式,的確可以為關心自己狀況的「病患」提供更有效的服務,進而增進他們的健康。再者,他其實也可以為醫生提供一個快速的參考,確保醫療的的品質。至於解讀的部分,這一個一頁的統整報告可以包含可能的風險,比方:「目前這一個病患最嚴重的三大問題,依序排列為:
我覺得這樣的檢驗系統,假如真的要進行,還可以進一步在監視檢驗報告前,讓使用者選擇「想要從檢驗報告」知道的問題,因為通常進行檢驗,都是關心一個主要的問題,所以再看這一個Fact Sheet 之前,使用者可以篩選幾個關鍵字,然後電腦就會使用這樣的關鍵字挑選資料。
我覺得再進一步,可以甚至進行病患看展的一個「輔助系統」。現在醫院都會把病歷輸入到一個共通的電子資料庫,而且使用的醫療術語,都是標準的拉丁文/英文(我不確定)。假如有一個機器人,可以一直爬詢這些資料,然後提供一些協助應該會挺有趣的。所以比方說,電腦發現病患A已經來醫院三個月了,他有a. b. c. 三個症狀,然後做了甲、乙、丁三個檢驗程序,然後一直都還沒有結果。電腦於是可以搜尋自己的資料庫,然後發現通常有a. b. c. 三個症狀的病患,都還會做「丙」這一個測試,可是醫生一直都還沒有進行,所以電腦就會提醒醫生。
或著是病患假如有興趣的話,這一個機器會提供病患關於疾病的相關資訊,比方說應該要做什麼、不能做什麼。病患將不再受限於醫生的看診時間、或著是知識,而可以在任何地方、時間,問任何枝微末節的問題。
而關於前面,有一個對藥物進行的Drug Fact Sheet/Box的點子,我覺得還可以補充一欄是:這一個藥品的其他替代品。而這應該是規定一定要揭漏的資訊,所以某個A品牌的藥,一定要告訴消費者還有B品牌的藥可以選擇。
相關點子:
ipod/ipad/iphone血壓機、醫療社群、手機檢查性病、
Goetz在 2010 年10 月於TED MED 的演講,他提到如何以Fact Sheet 圖表化的方式呈獻病患的檢驗報告。
Goetz是Wired的總編輯,他先利用一個1981年Bandura牙醫實驗的例子來比較在醫學溝通上,兩個可能的溝通方式:一個是使用「恐懼」:告訴你假如不刷牙會有怎麼樣嚴重的後果。二是使用「效益」:告訴你怎麼樣改善。這一個研究發現,恐懼並沒有真的影響病患,但是「效益」有。當病患清楚知道可以做什麼預防這樣的蛀牙的時候,他們就真的去做了。
Goetz接下來示範一些美國的藥學廣告折頁,依照美國的法規規定,目前醫藥背面都有一整面有關藥物的資訊。但這些資訊其實沒有人真的看的懂。他接下來介紹在Dartmouth Medical School 進行的事情,這個團隊把複雜的藥品資訊重新變成:
- 這個藥品的對象
- 藥品的成效(數據)
- 藥品的副作用
- 這一份健康檢驗是用來做什麼的(包含正確/錯誤的機率、可能的爭議性)
- 你的結果,這確切表是什麼意思(跟平均來比較,有多高的機會罹患什麼病)
- 建議改善的做法
但是,使用這樣Fact Sheet 的方式,的確可以為關心自己狀況的「病患」提供更有效的服務,進而增進他們的健康。再者,他其實也可以為醫生提供一個快速的參考,確保醫療的的品質。至於解讀的部分,這一個一頁的統整報告可以包含可能的風險,比方:「目前這一個病患最嚴重的三大問題,依序排列為:
- 血小板面積過低,<平均15%,已超出正常範圍
- 白血球數目不夠多,<平均10%,仍在允許範圍內
- 缺鐵,<平均20%,仍在正常範圍內
- 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:地中海型貧血、高血壓、什麼什麼病、什麼什麼病.....」
我覺得這樣的檢驗系統,假如真的要進行,還可以進一步在監視檢驗報告前,讓使用者選擇「想要從檢驗報告」知道的問題,因為通常進行檢驗,都是關心一個主要的問題,所以再看這一個Fact Sheet 之前,使用者可以篩選幾個關鍵字,然後電腦就會使用這樣的關鍵字挑選資料。
我覺得再進一步,可以甚至進行病患看展的一個「輔助系統」。現在醫院都會把病歷輸入到一個共通的電子資料庫,而且使用的醫療術語,都是標準的拉丁文/英文(我不確定)。假如有一個機器人,可以一直爬詢這些資料,然後提供一些協助應該會挺有趣的。所以比方說,電腦發現病患A已經來醫院三個月了,他有a. b. c. 三個症狀,然後做了甲、乙、丁三個檢驗程序,然後一直都還沒有結果。電腦於是可以搜尋自己的資料庫,然後發現通常有a. b. c. 三個症狀的病患,都還會做「丙」這一個測試,可是醫生一直都還沒有進行,所以電腦就會提醒醫生。
或著是病患假如有興趣的話,這一個機器會提供病患關於疾病的相關資訊,比方說應該要做什麼、不能做什麼。病患將不再受限於醫生的看診時間、或著是知識,而可以在任何地方、時間,問任何枝微末節的問題。
而關於前面,有一個對藥物進行的Drug Fact Sheet/Box的點子,我覺得還可以補充一欄是:這一個藥品的其他替代品。而這應該是規定一定要揭漏的資訊,所以某個A品牌的藥,一定要告訴消費者還有B品牌的藥可以選擇。
相關點子:
ipod/ipad/iphone血壓機、醫療社群、手機檢查性病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